《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叙事性文章,讲述了东吴君主孙权劝说大将吕蒙学习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孙权作为君主的智慧与远见,也揭示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吕蒙是东吴的重要将领,因其勇猛善战而备受重用。然而,孙权发现吕蒙虽然武艺高强,但缺乏文化修养和战略眼光。因此,他特意劝勉吕蒙:“你现在身居要职,掌管军政大事,应当多读书,增长见识。”吕蒙起初以事务繁忙为由推辞,但孙权耐心开导:“我难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希望你能广泛阅读,了解历史兴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孙权的坚持下,吕蒙开始努力学习。他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坚持不懈地阅读书籍。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知识面逐渐拓宽,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后来,鲁肃接替周瑜担任都督时,与吕蒙共事,惊讶于他的变化,不禁赞叹道:“没想到你的才识如此出众!”吕蒙则自信地回应:“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位置,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通过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它也强调了领导者应善于引导下属积极进取的重要性。正如孙权所言,“人不学,则无以立身”,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孙权劝学》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经典案例之一。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