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字伯和,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公元189年至220年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献帝”。刘协生于公元181年,是汉灵帝的儿子,最初被封为陈留王。
刘协即位时正值东汉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加剧,社会动荡不安。董卓入洛阳后,废黜了原来的少帝,立刘协为帝,这标志着刘协正式成为皇帝。然而,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刘协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实权。随后,董卓被杀,李傕、郭汜等相继控制朝政,刘协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奉刘协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开始了对朝廷的直接控制。尽管如此,刘协仍然保留着名义上的皇权,直至220年曹丕篡位,建立魏国,刘协被迫禅让帝位于曹丕,结束了东汉四百年基业,自己则被封为山阳公,度过了余生。
刘协的一生见证了东汉末年的动荡与衰落,他虽为一国之君,却无力回天,只能随波逐流,其命运也成为了后人感叹的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