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意思是:从师求学的道理已经很久没有被传承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尊师重道风气的衰落,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危机。
在古代中国,师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更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敬畏之心。然而,在韩愈所处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良好的风尚逐渐消失。一些人认为读书无用,轻视学问;还有一些人虽然学习了知识,却不愿意向他人传授,甚至将知识视为私有财产。这些现象导致了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冷漠,也使得年轻人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韩愈对此深感忧虑,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唤起人们对师道的重视。他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每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都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同时,他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和心灵的启迪者。
今天看来,韩愈的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尽管现代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精神始终不能丢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每个人都应铭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不断追求进步,同时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见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