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组词

《袖》

袖,汉语一级字,读作xiù,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指衣服的袖子,引申为藏在袖子里,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也指袖珍,如袖珍书、袖珍地图等。

袖,是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曰:“袂,衣袖也。”“袂”与“袖”相通,都是指衣袖。古人的袖子通常较长,有的甚至可以垂至膝盖。袖子不仅有实用功能,也有礼仪作用。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袖子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比如拱手作揖时,双手放入袖中,以示尊敬。

袖,还有藏匿之意。《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这里的“目”就是用眼睛示意,而“数”则指频繁地使用眼睛示意,这是一种暗中交流的方式。此外,“袖手旁观”、“袖中藏剑”等成语,都含有暗中行动的意思。

袖,也常用来形容小巧精致。如袖珍本、袖珍地图等,都是指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物品。袖珍本多用于书籍,袖珍地图则是为了方便携带和查阅。

袖,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汇。在古诗词中,常常可以看到描写袖子的诗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其中的“翠微叶垂鬓唇”、“珠压腰衱稳称身”等句,就生动地描绘了女子衣袖的美丽。又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就形象地描绘了女子衣袖的凄美。

综上所述,袖,这个看似简单的字眼,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实用到艺术,从礼仪到情感,从历史到现代,袖,始终是中华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