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番茄叶霉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视频,番茄叶霉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有害症状
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果梗和果实。一般是从中下部叶开始,然后逐渐向上部叶蔓延。
叶部病害:开始时叶正面出现淡黄斑点,随后斑点蔓延成不规则或椭圆形黄绿色斑点,边缘不明显;叶背面的真菌层开始是灰白色,后来变成浅棕色到深棕色,湿度低时真菌层不明显。湿度高的时候,叶子的两面可以长出黑色的霉层。随着病情的扩大,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卷曲。一般是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全叶黄褐色干燥。
第二,发生规律
叶霉病是由不完全真菌亚科的枝孢霉引起的真菌疾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丝体块的形式在病体内越冬,但也可附着在种子表皮或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种皮内越冬。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会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灌溉水传播。它们可以从叶背、萼片、花梗等部位的气孔侵入,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
病原菌喜高温高湿环境,最适温度为20-25。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80%以上),病情越严重。当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该病容易流行。留茬重、排水不畅、植物密集、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的地块容易发生病害。
三。预防和控制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2.及时清除病残植株,带出田间,焚烧或深埋。
3.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减少土壤中细菌的基数。
4.种子消毒:将种子浸泡在温汤中,清洗,干燥,发芽和播种。
5.田间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防止长势过旺,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及时清理下部老叶、黄叶,有利于通风透光;温室区域要及时通风,控制浇水,浇水后要及时排除水分。
6.化学防治:可采用腐霉利、多抗霉素、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全株喷雾进行防治,重点是叶片背面和中下部。
注意:叶霉病和灰霉病很容易混淆,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分。叶霉病在温暖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叶片上有不规则的病斑,霉菌层多在叶片背面。灰葡萄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花和果梗上。叶片呈“V”形病斑,霉菌层多在正面。
本文,番茄叶霉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视频,番茄叶霉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