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选自《左传》,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故事围绕着秦国企图东进争霸而展开,最终因战略失误和道德失范导致惨败。以下为简要翻译与概述:
公元前627年,秦国欲联合晋国进攻郑国,但密谋被郑国探知。于是郑人提前做好防御准备。然而,秦军并未因此放弃行动,而是派遣三员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绕道偷袭。他们行至崤山时,遭到晋国伏兵突袭。由于秦军长途跋涉,士气低落且缺乏防备,加之指挥不当,结果全军覆没,三位主将也被俘虏。
此战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间的复杂关系,更揭示了战争中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品德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文中强调了忠臣蹇叔的远见卓识——他早在秦穆公决定出征前就预言此行必败,并痛哭劝阻,但未被采纳。事后,穆公悔悟并释放了三位将领,体现了其胸怀宽广的一面。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军事斗争中的智慧较量,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高度推崇。这场战役也成为后世研究春秋历史的重要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