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宁

归宁

归宁,是传统节日中一个充满温情的词汇,它承载着人们对家庭与亲情的深切思念。在古代,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的日子便被称为“归宁”。这一天,不仅是女儿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

清晨,天刚蒙蒙亮,小桥流水间的小村庄已开始忙碌起来。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几个妇人正为即将归宁的女儿准备礼物。她们将亲手做的年糕、腌制的腊肉、新鲜采摘的蔬菜装进竹篮,再细心地用红布包裹好。这些朴素而饱含心意的物品,是母亲对女儿无尽牵挂的体现。

当马车缓缓驶入村庄时,远远就听到欢声笑语传来。门楣上贴着的大红喜字依然鲜艳,屋檐下的灯笼随风轻晃。早已等候多时的母亲迎上前去,一把拉住女儿的手,眼眶微微湿润。“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她喃喃道。父亲则站在一旁,憨厚地笑着,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与欣慰。

归宁的日子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厨房里飘散着饭菜的香气,锅碗瓢盆碰撞出平凡却幸福的声音。傍晚时分,全家人一同来到村头的小河边散步,夕阳映照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这样的场景,让漂泊在外的女儿感到无比安心。

归宁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相聚,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不要忘记最初的起点和最深的归属——家。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