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靖西巧匠多,一年“抛”出50万个绣球】!!!今天受到全网的关注度非常高,那么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1、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2、一次偶然的机缘,竟让学代码的山东姑娘王秀芬迷上了壮族的爱情信物——靖西绣球。
3、8月27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八桂大地展新颜”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广西靖西市旧州古镇,在绣蕴坊见到了王秀芬。如今,她已是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并在去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2009年,王秀芬初遇绣球时,便被其精美工艺所吸引,开始和旧州村的绣娘阿婆们学习绣球制作技艺。“靖西绣球曾面临各自制作、价格上不去等情况,也没有形成特定的品牌。”面对发展缓慢的靖西绣球,王秀芬决定为绣球做点事情。
5、“我想让更多人了解靖西绣球。”带着这样的目标,从那以后,王秀芬一门心思钻研绣球制作工艺,逐渐掌握了平绣、打籽绣、堆绣等刺绣技艺,成为掌握“绝技”的绣娘。同时,她依靠电商发展绣球事业,“我开了一家网店,当起了绣球的‘媒人’,一边在网上接订单,一边到旧州走家串户收购绣球。”随着网店订单不断增加,她注册了全国唯一一个以绣球为主业的公司,专注于绣球的生产制作、创新设计和销售。
6、“我来自山东,过去像学习百家绣那样学习传统绣球制法,现在,我研究出新的绣球制作技艺,又‘递’回给村里的壮族姐姐们,增加她们的收入。”王秀芬告诉记者,绣球这一非遗让她和这里的人们连接起来,“现在我们之间早已融为一个整体,不分彼此。”
7、“背着娃,绣着花,养着老,护着家。”这是王秀芬公司——绣蕴坊的理念。十多年来,绣蕴坊开展绣球制作义务培训2000多场,培训农村妇女两万多人次,带动20多个村屯680多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额外增收1万多元。
8、绣娘罗瑞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记者在绣蕴坊见到罗瑞鲜时,她正与工友缝制着绣球样品。“绣球由12个球瓣组成,一个球瓣代表了一年中的一个月份,球瓣上绣着各式各样的吉祥物,寓意吉祥如意,祝福一年中十二个月都平平安安。”罗瑞鲜拿起绣球向记者介绍。
9、罗瑞鲜是土生土长的靖西人,受家里老人影响,2007年前后,她开始拿起针线,学做绣球。“刚开始时做得慢,2厘米的纯手工绣球,一天只能做两到三个。”同样的绣球,罗瑞鲜现在一天能做10个左右。
10、十余年间,日均制作的绣球数量变多了,她的刺绣技能也飞速进步。2022年,在靖西市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罗瑞鲜获得了刺绣技能竞赛的冠军,“拿了第一很开心,这是对我制作绣球技艺的认可!”
11、在王秀芬的带动下,罗瑞鲜成了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一名优秀的绣娘,她的收入相比起初做绣球时翻了十几番,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如今,罗瑞鲜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根据顾客的订单需求,制作出绣球样品,待样品最终确认后送到村里居家就业的绣娘手中,最后再检验核查做好的绣球。“村里的绣娘在家中就可以完成我们的刺绣任务,最后再根据绣球的难易程度和大小规格给绣娘结算费用,现款现结。”王秀芬告诉记者。
12、现如今,王秀芬的企业并不局限于纯手工制作,她已经把“机械化、智能化”用在了绣球生产上,通过引进全自动绣花机、全自动激光裁切机等先进的生产设备,创新绣球制作方法,不仅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要,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绣娘们的收入。
13、“接下来,我们会在‘绣’和‘个性’上专研,既传承非遗制作技艺,又强化绣球的艺术性、实用性和精美程度,令其在装饰、仪式和收藏方面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谈及未来的打算,王秀芬激情满满,她还想在绣球产业发展、妇女技艺培训、居家灵活就业方面继续下功夫,推动绣球产业升级,也希望进一步推广绣球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民族传统技艺。
14、“另外,我们想将靖西绣球‘抛向’世界。”王秀芬告诉记者,如今,从靖西发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到海外的绣球越来越多,根据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定制的绣球订单也在不断增加,绣球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在王秀芬的带领下,旧州古镇涌现出了更多“顶尖绣娘”,年产绣球超过50万个,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成露 赵欢)
以上就是关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靖西巧匠多,一年“抛”出50万个绣球】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