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从风沙肆虐到绿意葱葱,听“人民楷模”王有德讲述何以绿染白芨滩?】!!!今天受到全网的关注度非常高,那么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1、【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2、沿着砂石道路,车子在一道沙梁处停下,一列列舒缓起伏的沙丘出现在眼前。8月11日上午,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塞上江南写新篇”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这里虽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却到处绿意葱葱。
3、“这里曾经风沙肆虐,但多年来,保护区广大职工发扬‘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治沙精神,致力于荒漠生态修复,在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构筑起一道南北长约六十公里、东西宽约四十公里的绿色屏障。”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说。
4、记者了解到,自1953年建立防沙林场至今,几代白芨滩人共治沙造林68万亩,控制流沙100多万亩。特别是2000年以来,每年以2~3万亩的速度加快生态修复和治理步伐,实现了沙漠从引黄灌区边缘后退20多公里的壮举。
5、卓越的成就离不开白芨滩人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奋斗,也离不开他们求索创新的精神。
6、保护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过去职工们“一季造林、成活靠天”,如今,林场总结出了“1+4”治沙技术,“1”是用1立方米的草方格固定流沙,“4”是雨季撒播草籽、穴播灌木种子、营养袋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4项技术互为补充,造林平均成活率从过去的30%提升到现在的80%。同时,白芨滩利用沙区特有资源,发展沙漠蔬果、苗木培育、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实现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
7、白芨滩的变化不只是沙漠变绿洲,职工们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3年,我一个人来到这里,现在已经是一家四口了,我的收入也比刚来时翻了几番。”48岁的林场职工张学云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从没有房子到住上楼房,他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成露 赵欢)
以上就是关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从风沙肆虐到绿意葱葱,听“人民楷模”王有德讲述何以绿染白芨滩?】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