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易纲:不断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畅通传导机制】登上了全网热搜,那么【易纲:不断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畅通传导机制】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颖 10月18日,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在2024金融街论坛发布演讲时表示,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职能。不断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方面。
易纲表示,利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易纲提及,要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着力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一方面,继续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继续巩固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同时着力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另一方面,持续强化市场基准利率培育。拓展回购利率(DR)在金融产品中的运用,进一步巩固DR的基准性。不断优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形成机制,督促报价行提高报价质量。按市场化原则培育国债收益率曲线。
易纲指出,货币政策是宏观总量政策,如果激励机制设计正确,可以辅之以部分结构性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上,通过设计适当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流向经济特定领域的货币政策,具有结构调整的功能。近年来,我国进一步丰富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其精准滴灌功能,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总量型政策的压力,帮助提升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有效性。
“从我国的具体实践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是总量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易纲说。
易纲进一步解释道,以绿色金融为例,2021年,央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发展。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自担风险,央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收回。接受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和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核查和社会监督。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1万亿元,覆盖6000多家市场主体,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近2亿吨。绿色债券市场自2016年推出以来累计发行超过3.7万亿元,存量规模为2万亿元,连续两年保持世界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地位。
以上就是关于【易纲:不断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畅通传导机制】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