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经观头条|就业率领跑 高职院校扩招突进】登上了全网热搜,那么【经观头条|就业率领跑 高职院校扩招突进】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临近开学季,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院长李卫华忙着迎接学校成立73年来数量最多的一届新生:5000人左右。
每年年初,江苏省教育厅会根据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总体方针和政策,宏观调控招生数量,学校则根据自身办学资源、社会需求以及考生报考情况来确定具体招生人数。其中两项关键影响因素是当年的高考生数量和学校的办学资源。
李卫华说,江苏高等教育升学率(包括本科学校、高职院校等)约90%。而2024年江苏省高考生比2023年增加了3.2万人,如何让新增学生有学上成为相关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数量在今年进一步做了适当的扩招。
过去五年间,包括中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一轮大扩招。2019年中国高职院校招生数首次超过普通本科院校,此后,高职院校每年招生数都要比普通本科院校招生数多62万以上。2022年,首批扩招大军毕业,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首次超过普通本科院校。
庞大的扩招大军不断涌入就业市场,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挑战。但一些政府和市场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经历了扩招,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部分就业指标表现仍较好,且与普通本科生的收入差距也在缩小。
国务院原参事汤敏不久前刚刚调研了一家专门培养管道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他说,中国产业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期,不同行业用工需求变动剧烈,有的行业甚至在消失,在这种变动前,职业院校在专业调整上更灵活,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心态也比较好”。
此前,“专升本”是不少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的去向,但李卫华观察到,这两年,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学生会考量“专升本”到底为了什么?当学生意识到升本之后依旧需要面临就业挑战,就不再盲目地为了升本而升本,而是以更务实的心态寻求工作机会。2024年,部分省份“专升本”的报名人数也出现大幅度降低。
但在五年扩招中,一些后遗症也浮出水面:院校师生比跌破合格线、地方财政负担加重、办学硬件条件有待改善……
五年大扩招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南京,校占地面积1048亩,设有12个教学机构,开设37个专业,目前学校共有14000多名在校生,800余名教职工。
2018年至202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数从约4300人增至约5000人。李卫华说,今年扩招后,学校宿舍使用已进入满负荷状态。为了改善现有学生的住宿条件和此后可能的进一步扩招,学校也初步有了进一步增加学生宿舍的计划。
为了满足合理的师生比,学校这几年也一直在扩招教师,过去五年学校教职工新增约160人。在招聘教师过程中,李卫华感受到了高学历人才的内卷。他说,作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从前年开始就以招聘拥有博士学位的应届生为主,那时供需基本平衡。但在去年,学校收到的拥有国内博士学位的应届生简历数量快速增多,其中不乏985院校的博士,这超出了学校的想象。
2019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启了第一轮大规模扩招。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也吹响了高职院校扩招的号角。
回忆起2019年的高职扩招,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一方面,高职院校扩招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下做出的战略决策,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关,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就业形势、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这也是为预防就业市场结构性失业。多年来中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压力不断凸显,高职扩招是稳就业“棋盘”里的前瞻式落子。
2019年,高职院校招生数从上一年的368.8万跳涨至483.7万。疫情中,高职院校维持了扩招态势。2023年,高职院校招生数进一步增长至555.07万。5年间高职院校招生数涨幅达186.27万。在高职院校数量增长并不明显的基础上,这样的扩招让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出现快速增长。2018年—2022年,高职院校校均在校生规模从不足七千人升至一万人以上。
相比之下,普通本科院校招生数则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2018年至2023年,普通本科院校招生数从422.16万上涨至478.16万,年均涨幅为11.2万。
高职院校的扩招也促成了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8年的48.1%升至2023年的60.2%。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理事杨根来说,中国职业教育为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超50%的力量,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方式。
高职吸引力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的上千位毕业生,约35%会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约3%选择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剩余的学生绝大多数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专升本”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后的一条重要去向。在政策推动下,过去数年“专升本”人数也快速增长,2020年、2021年、2022年专科起点本科招生人数分别为61.69万、71.77万人和86.62万人。
但2024年情况出现了变化。一方面,多省的“专升本”招生计划数降低;另一方面报考人数也出现显著下降,部分省份的“专升本”报考人数下降超过15%。
最近两年时间中,有不少“专升本”的学生在普通本科院校毕业阶段,回过头找到李卫华,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学生给他的反馈是:普通本科院校在帮助学生就业上不如原来的高职院校积极,前往学校招聘的企业少,只能自己干着急。
《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近年出现许多大学毕业生“回炉”职校学技能的趋势,希望获得普通本科学历和实用技能的双重优势,拓宽求职之路。对于“回炉”学习技能是否有助于就业这一问题,52.2%的毕业生给出了肯定答案,认为市场对专业技能需求大,“回炉”后就业机会更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因学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年高考过程中,出现了有的学生考出高分但放弃进“好学校”,而选择更好就业的专业或学校,甚至有高分学生放弃普通本科院校进高职。这表明学生更重视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因此,对于今后想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学生,应鼓励他们选择职业教育。
在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的同时,一些数据显示了高职院校在就业市场具备的竞争力。对不少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来讲,在整体就业承压的背景下,与其升本不如拿着高职学历,直接步入就业市场。
智联招聘于5月初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通过在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对2024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研发现,大专学历应届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率最高,占比56.6%,且高于去年的54.4%。本科、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分别为45.4%、44.4%,均低于去年的47.5%、56.7%。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1日,全国已有2951所高职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共计就业559.7万人,就业率达98.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李强表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这也让高职院校形成了强大的生源吸引力。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乐于奔赴蓝领岗位,智联招聘《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25岁以下群体投递蓝领职业的人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65%,原因是“当前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院校教育模式紧贴行业需求,可能在某些领域就业通道更直接。职校毕业生接受的职业教育也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专业技能突出”。
在平均薪资待遇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本科生的差距也在缩短。2024年1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蓝领人群实际平均月薪是10年前的2.26倍,总体上蓝领与白领群体的平均月薪差距逐渐减小。
李强表示,普通本科生的平均收入一般要高于职业院校毕业生,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制造业、IT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和服务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可能更具竞争力。同时,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用人需求结构转换,企业招聘中学历光环减弱,技能光环增强,蓝领岗位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薪酬水平、工厂环境也不断改善,这些都为蓝领职业增加了新的吸引力。
汤敏说,近几年,受宏观经济增速起伏和中国产业发展转型的影响,不同行业的用人需求也出现了较大波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即插即用”且预期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可能更容易实现就业,而大量普通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依旧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为此,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也必须通过改革来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
2024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在2025年的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熊丙奇说,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还需要继续扩张。他表示,国内技能型人才至少应占到80%。现在很多人都想成为学术型人才,这样的观念带来了整体的就业供求矛盾,比如很多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因此,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都应该进行职业教育,这才是合理的高等教育定位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
一切为就业服务
每年招聘季,李卫华所在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都会接到上千家企业希望进校招聘的需求,其中每年只有约400家公司能通过审核并进入校园招聘。
相比“临时抱佛脚”,李卫华更倾向于让企业在人才培养环节就介入进来。为此,李卫华和企业协商开设了校企联合培养班。李卫华认为,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招聘成本一定比社招低,学生也能及早接触到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机会,从而获得更多就业确定性。
从2005年开始,李卫华所在的学院就与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永辉超市、森林鸟服饰、萱子视频等多家公司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学徒班”。其中有的企业连续几年吸纳学徒班毕业生超百人。
在数字商务学院的校企合作班,学生会被清晰告知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轨迹。大二时期,学院通过“企业家讲座、企业导师进课堂、跟岗实训”等形式联合培养学生,大三时期的教育则进一步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生80%时间都处在企业顶岗实习状态。
上半年,汤敏在调研一家只开设管道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时发现,学校在天然气、石油管道等领域的专业培养做得非常细致,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也建立了合作,毕业生技能能满足岗位要求。
汤敏表示,中国产业发展正在转型,不同行业用工需求起伏比较大。尤其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目前百分之七八十的就业岗位在十年后都可能消失。面对这样的情况,相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专业调整上更加灵活,能紧跟企业的用工需求;其次,职业院校的学生因成绩比不上普通本科院校,对岗位的期望值相对较低,对工作并不挑剔。职业院校的老师、校长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2022年的10年里,职业教育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将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动态地对接。
当然,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因职业生涯被提前规划好,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路径通常被认为相对较窄。
李卫华表示,在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阶段,接受职业教育培养可能意味着学生成长到一定高度后,会存在一定的职业天花板。但职业院校的定位不是培养类似于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研究型人才,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会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力比学历更重要,要以就业为导向并为此清晰地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路径。
“在硕士学位授权点膨胀的时代,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我们没办法靠学历取胜。高职院校需要依靠产教融合高质量,来实现办学能力高水平,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李卫华表示。
扩招后遗症
尽管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大众化,也满足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但仍有不少采访对象提及了高职扩招的后遗症以及其对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
日常运营中,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部门的生均拨款和学生学费。杨根来表示,不同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在1万元—3万元不等,这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叠加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带来的现金流,许多职业院校会想方设法不断增加招生数量。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甚至超2万人。这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都是很少见的现象。
近几年,全国多地高职院校被爆出学生宿舍为八人间及以上。例如,2019年,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出现了“28名学生共用一个寝室”的情况,随后学校发布通报称将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充学生宿舍资源,确保所有学生宿舍住宿人数在10人以内。
2022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院校生师比合格标准为18:1。总体目标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90%以上。
从实际数据来看,2015—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生师比均达到合格标准,但自2019年扩招后,高职院校的平均生师比均未达到此标准,2023年此数据为18.92:1。
杨根来说,虽然投向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在稳定增长,各地政府也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做了很大努力,但因短期内实现了百万级的扩招,很多高职院校面临教师数量不足、办学环境条件有待改善的问题。并且,一些教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相对较差的高职院校,近几年与一流高职院校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甚至长期没办法解决办学环境建设问题,这样的现象令人担忧。
其次,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张,地方政府也面临更多财政支出压力。一位地方财政教育支出部门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当地高职院校扩招后,财政保障压力加大。一是基础拨款需要增加;二是学生扩招后,需增加师资、教学设施投入,运转费用也会随之增加。在合理范围内,学生数量的增加会增加学费等收入,但超过一定规模后,学费等收入不足以弥补学校成本增加,在目前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降低学校的保障水平。
上述地方财政部门人士表示,为推动高职院校聚力内涵提升,所在地已按“绩效引导、竞争分配、分类实施、全面推进”原则,建立周期内与学生数变动脱钩的“基础拨款+绩效奖补+竞争性项目奖补”的经费保障体系,引导高职院校合理调整招生规模和学科专业结构,扭转“学生越多、拨款越多”的资金分配导向。
除此之外,虽然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常年领跑各类高等院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都具备足够竞争力。
李强表示,新技术在快速发展,某些职业教育课程可能还在教授已过时的技能,而企业需要的是掌握最新技术的人才。
熊丙奇表示,不是所有的职业教育都具有吸引力,职业教育其实还存在社会认可度偏低以及职业教育办学缺乏明确特色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必须进一步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尤其是职业院校必须办出特色。
武汉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二级教授李燕萍表示,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供给,不能通过简单对比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就业率来评判两者优劣,两者面对的就业市场存在许多差异,许多优质本科院校毕业生的成长“后劲”更足,他们的知识储备也能支撑他们在职场上进行更多创新。因此,个人择校时需要基于个人兴趣、职业规划、院校教育水平等进行综合考量。
以上就是关于【经观头条|就业率领跑 高职院校扩招突进】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