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老院进村很重要但不容易】登上了全网热搜,那么【养老院进村很重要但不容易】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1、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安徽永太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佩在芜湖市乡镇上运营着20余家养老服务站。无论刮风下雨,几乎每一天的午餐时间,周边数十位老人都会步行或乘坐电动三轮车前来服务站吃午餐。更多有意愿前来就餐的农村老人反馈,远距离交通问题成为最大阻碍。
2、助餐服务过程中,通过多次调研,汪佩发现很多独居的农村老年人只能简单应付一日三餐。一些老人会将过年期间剩下的饭菜冰冻起来然后花上半年时间慢慢吃完,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经常挂面配上咸菜就是一顿,很少老人会每天做新鲜饭菜,营养摄入的不均衡导致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3、汪佩说:“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的餐饮条件显得尤为不足。农村老人能够随时随地吃到一顿热乎饭菜几乎是一种奢望。农村老年人对于助餐服务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城市老人。政府补贴后的助餐服务,让很多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生很大改变。”
4、不仅如此,汪佩在运营农村养老机构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农村老年人对于多样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从健康监管如测量血压、血糖到日常生活照料如定期清洁等,这些服务对于许多农村留守老人或独居老人来说几乎难以实现。
5、安徽康乐年华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安徽、浙江、湖南等地运营多家农村养老机构。总经理张鹏飞说,在团队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独居、空巢老人受限于自身能力,已经没办法做好个人的日常生活。现在,越来越多农村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在改变,渴望得到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6、只是在需求巨大的另一面,多位农村养老机构负责人的共识是,农村养老机构仍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这需要农村老年群体、社会资本以及政府层面的共同努力。
7、农村老人需要养老服务
8、汪佩选择在农村开设养老机构的决定来源于一次许多农村家庭都有过的经历——2012年,汪佩的奶奶在患阿尔茨海默病后,在周边找不到能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最终只能依靠家人自学护理知识照料。
9、那时,汪佩意识到,即使是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也需要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于是,从2013年开始,她决定利用农村闲置的小学,逐步自建或通过公建民营的形式,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10、由于公司运营的七家农村养老机构均属于公建民营性质,最初的入住群体主要是政府付费的“五保”老人等。而在随后的十余年运营过程中,自费入住的农村老人数量稳步提升,从最初的不到10%增长到现在的近60%。
11、汪佩说,养老机构的位置基本位于乡镇中心,入住率的提升表明农村老年人也有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机构的餐饮、清洁和文娱活动显著地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也从最初的农村留守老人扩展到城市周边普通退休职工等群体。
12、南京银杏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友凤感受最深的一项经历是,很多农村老人缺乏常态化的健康检查。她说,养老机构在农村刚开始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时,发现很多老人的血压、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值,但是老人及家属都意识不到,直到老年人身体严重到一定程度才去看病就医。而在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能对老年人的慢性疾病进行监控和提前预防,老人生病后也能及时被关注到并及时就医。
13、另一方面,农村养老机构的缺位也抑制了部分农村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
14、吴友凤以公建民营形式运营着重庆万州区28家敬老院。这些机构绝大多数位于乡镇,辐射镇上1万—6万人口,绝大多数乡镇仅有一家敬老院。她说,很多农村敬老院所有权以及运营权在各个街道,管理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因此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入住的老人仅仅局限在吃饱穿暖的层面。
15、在接手运营权后,吴友凤对机构进行了各项专业化改造并额外招聘专业的护理人员。她说。专业团队的介入在较短时期内提升了敬老院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运营有效提高为老服务的满意度。经过改造后,除了350余位政府供养老年人,机构还吸引了150余位周边的普通农村老人,收费标准为1000—3000元/月,老人真正地实现“在家门口”养老。
16、公建民营离不开地方政府支持
17、在重庆市万州区这个典型的远郊区,2019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比例就已超过22%。只是在农村老年人空巢化、独居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2019年之前全区32家敬老院只有4家实现社会化运营,并且农村敬老院整体入住率不到30%。
18、2020年,吴友凤的公司通过招投标成功获得万州区28家敬老院的运营权。此后,在满足政府集中供养人员(由政府支付生活费、护理费等费用)入住需求的基础上,敬老院可利用剩余床位吸引周边社会化老人入住,而这也成为敬老院实现微利的重要因素。
19、在采访中,吴友凤数次提及28家敬老院在公建民营改革过程中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包括前期敬老院改造装修、房屋免租等资金支持以及项目的委托运营周期为15年等。
20、吴友凤说,地方政府的帮扶大大减少了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压力和沟通成本,让运营者能将精力着眼于以较低收费标准吸引老人入住。目前已经运营的13家机构共计800余张床位收住了500余位老人,相比之前入住率显著提升,其中150余位老人为自费入住,这些费用成为支付员工工资和公司管理成本的重要来源。
21、当下,吴友凤还未完全收回28家敬老院几百万的前期投入。她说,“因为项目委托运营周期为十五年,这能让公司集中于可持续化运营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多地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委托运营周期只有3—5年时间,严重阻碍了企业投资进入的信心,并且难以坚持长期主义。”
22、2020年8月31日,重庆万州区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工作入选成为民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国49家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名单,其中评价语写到,“机构通过统筹资源优化配置等解决了公办机构机制不灵活、服务不专业等问题,盘活了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满足了农村养老的多样化需求。”
23、现如今,农村敬老院通过公建民营改革寻求第三方运营的案例在全国层面逐渐增多。自2021年起,西安、海南、天津等全国多地的民政部门推出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管理办法,意在进一步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积极性,规范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运营和管理。
24、在汪佩看来,农村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的优势是第三方机构能够整合政府资源并向社会开放,提升敬老院的入住率和服务水平。相较于以往农村敬老院常面临的床位空置率较高(通常在30%—60%之间)的问题,优质的民办养老机构能够实现80%以上的入住率。
25、汪佩表示:“对第三方运营者而言,经营公建民营性质的养老机构同样能大幅度降低初期投入成本,进而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价格。这使得更多的中低收入农村老年群体能够负担得起养老机构的费用。当然,这一切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地方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及时和有效支持。”
26、在诸多利好消息的另一面,张鹏飞提醒道,虽然地方政府通过公建民营改革让第三方减轻了经济压力,但机构要想实现微利,还是需要吸引更多社会层面的老人入住。大多数农村养老机构因缺乏位置优势往往会走进一个经营怪圈——因社会化入住老人较少,机构缺乏资金投向护理服务、医疗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等,导致农村养老机构做不出优质品牌,进而没办法吸引新的社会化入住老人。“多地农村敬老院通过公建民营改革,运营水平相比之前显著提升,但跟完全市场化的城市养老机构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农村养老机构目前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仅靠单个企业肯定没办法完成,这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扶持。我们在江苏的镇江、湖南永州、安徽的巢湖的农村敬老院都运营得不错,这也是当地政府给予支持的力度比较大,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村敬老院是很难为继。”张鹏飞表示。
27、养老机构的成功经验
28、自2014年汪佩在农村筹建的首家养老机构开园以来,其运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许多农村老年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导致入住率一度较低。面对这一挑战,汪佩逐步探索并形成了“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29、简单而言,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在于通过不同服务模式的结合,逐步改变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认知偏差。养老机构主要服务长期入住的老人,养老服务站则针对周边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及文娱活动,让老人能够亲身体验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其位置通常选在村居中心或养老机构内。而居家养老服务则是由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站派遣护理员为居家老人提供助浴、清洁等实际帮助。
30、汪佩表示:“通过这一养老服务体系,我们能深入了解养老机构所在镇的老年人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站的服务虽然在经济上可能并不盈利,但在品牌建设和口碑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老年人逐渐认识到养老机构的专业性和优势,当他们进入需要更多照料服务的阶段时,自然会选择入住我们的养老机构。”
31、在张鹏飞看来,如果想通过公建民营形式把中小规模(100张床位以下)的农村敬老院盘活,只能采用区域化模式运营模式,距离较近的机构可共用管理者、医疗人员、餐饮人员等,从而降低每个机构的平均人员成本。
32、张鹏飞和团队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如果是单独运营一两家小规模的公建民营形式养老机构,为了符合消防安全等要求,各项人员成本将导致机构很难盈利。一些私人办的“小作坊式”的养老机构,为了盈利,设施、餐饮条件都一言难尽并且服务质量缺乏监管。
33、同样的,在接手重庆万州区28家敬老院运营权后,吴友凤得出的经验也是,如果运营者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化的发展模式,就需要区域化的运作,实现机构发展的规模效应。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老人群体较多且政策扶持到位的农村区域,拥有百余张及以上床位的单体项目才有可能实现持续化运营。
34、最后,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也认为,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离不开年轻群体的加入。
35、此前在和诸多护理专业毕业生沟通中,张鹏飞得到的反馈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政策引导以及工资待遇不高,很多人在寻找工作时不考虑回县城养老院工作。因此他建议政策层面对回农村养老院工作的毕业生给予相应的晋升机制或者奖励机制,一如曾经的大学生村官模式,这对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将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消息。“我们在调研中,甚至发现有超过六十岁的护理员在护理七八十岁卧床老人的窘境。”
36、吴友凤表示,公司接手万州区养老机构的运营权后,也曾一度招不到年轻人,甚至实习生都只愿意去城区的养老机构实习。但此后,通过和万州区周边大专院校合作以及在南京等地开展相关养老论坛,大量年轻人看到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因此从2023年开始就有学生愿意留在万州区的养老机构实习并成功留了下来。
37、她说:“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这既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让老年人有经济实力住进养老机构,也需要更多大专生、本科生投身于养老机构,形成农村养老机构的人才体系。”
以上就是关于【养老院进村很重要但不容易】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