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溢价率居高不下 环渤海中西部部分二线热度较低

导读 导 读通过合作开发来分摊风险成共识,聚焦与深耕仍是主旋律。◎ 作者 谢杨春 吴嘉茗地方调控严格、金融政策持续收紧,导致2021年以

导 读

通过合作开发来分摊风险成共识,聚焦与深耕仍是主旋律。

◎ 作者 / 谢杨春 吴嘉茗

地方调控严格、金融政策持续收紧,导致2021年以来地市差异显著,以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在浙系房企的簇拥下土地热度高居不下,反观部分二线城市因优质地块供应减少市场有所降温。房企端来看,通过合作开发来分摊风险成共识,聚焦与深耕仍是主旋律。

01

长三角溢价率居高不下

环渤海、中西部部分二线热度较低

2021年以来,受制于地方调控严苛、三道红线等政策,企业拿地积极性较低,土拍成交规模保持低位。市场低迷的情绪下,土地热度分化尤为明显:

以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溢价率居高不下,多宗地块高溢价成交,尤其是杭州,2021年以来的含宅地块,过半以30%的溢价率封顶成交。而青岛、成都、南京等城市表现相对冷淡,平均溢价率不足5%。

部分二线城市溢价率表现低迷原因是在于:第一,出让地块处于远郊,地理位置较差,例如青岛;二是由于市区出让地块以商业、安置房等性质为主,宅地则分布在远郊区域,导致整体溢价率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1月份有多宗宅地成交溢价率均控制在10-20%以内,且从分布上来看兼具市区与郊县,土地供应相对平均,房企拿地也较为理性。

02

杭州是浙系房企争夺主战场

低热度城市以本土开发商为主

平均溢价率较高的城市中,杭州、徐州的品牌开发商相对较多,竞争激烈。而湖州、金华、台州和义乌等主要为本地小型项目开发商在纳储。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对浙系房企具有显著的投资吸引力,也是房企争夺主战场:在杭州拿地较多的企业中,绿城、滨江、兴耀控股、德信、中天美好等浙系房企超过六成,而万科、荣盛、保利也同样看中杭州市场热度和发展潜力积极落子。

其中绿城和滨江作为杭州龙头房企,开年以来积极在杭州纳储。2020年滨江问鼎杭州楼市销售榜首,绿城则以积极纳储的态度展现了重回榜首的决心。仅1月份绿城就在杭州增加了6宗宅地,分布在江干区、富阳区和余杭区,均以30%的封顶溢价率成交,考虑到一季度拿地能够在年内上市,这些地块对于绿城全年业绩会形成有力支撑,而滨江开年以来共在杭州新增4宗土地,投资力度同样不容小觑。

此外,去年较热的徐州也受到全国化品牌房企青睐,华润、招商、金辉和弘阳拿地溢价率均超过100%,足以见得房企对该区域市场前景看高一线。

反观土地市场较为冷清的城市,拿地基本以本土开发商为主,品牌房企关注度较低。典型如青岛,和达置业作为深耕青岛的本土企业,1月份在青岛胶南市底价获得4宗办公地块和2宗宅地。此外本土国企青岛城投2月份也在青岛有所斩获。品牌房企中,仅融创、远洋纳储,均为底价成交。

03

红档房企低价捡漏

热门地块合作开发分摊风险

以2021年以来重点监测城市的土地平均溢价率将城市分为高溢价(溢价率>20%)、相对平稳(溢价率10%-20%)和低溢价(溢价率

红档房企在高溢价城市拿地比例最低,仅有17%的拿地位于高溢价城市,另外有近六层的拿地位于低溢价城市,如恒大虽在平均溢价率较高的嘉兴有所斩获,但该地块为底价成交。总体而言,三道红线掣肘下,红档房企拿地较为谨慎,多以底价成交。

除了伺机底价拿地外,合作拿地、战略合作已经成为房企新增土储重要方式。

三道红线下各档位的企业均开启以联合体形式获取的土储,例如绿城作为黄色档位房企,1月份在杭州的新增土储中,就有2宗是与地铁集团联合拿地;保利、华润均为绿色档位房企,且均为国企,在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情况下,仍选择以联合体的方式在北京拿地,以此分摊风险。

战略合作也是房企破局的重要之道,粤系房企中富力、珠江投资、华侨城等房企已经是城市旧改的主要合作对象,除了寻求与政府方面的合作以外,2021年以来葛洲坝(600068,股吧)弘阳与中梁这样“房企+房企”的合作模式也成为行业新趋势,不同企业之间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相互取长补短,有助于企业在目前行业背景下更稳健的发展。

总体来看,长三角作为房企战略重地,以及浙系、苏系房企的大本营,土地市场活跃度和热度都相对较高,短期仍将是房企重点布局区域;反之环渤海区域和部分二线核心城市近期出让的优质地块减少,导致地市相对较冷,对于城市面积较大、中心辐射范围不足的城市来说,企业拿地仍要重点考虑区位配套、板块活力等问题。

从房企层面来看,红色档位受制于三道红线的枷锁,纳储上更加偏好目前热度较低的城市,即使在高溢价城市拿地,也主要以底价拿地为主。整体而言,投资趋同下,合作成为企业破局的关键,无论是合作拿地,还是战略合作,都是企业未来纳储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