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

导读 职业发展、社区配套、环境品质……许多现实条件构成了人们在选择何处落脚时统筹考量的因素。随着就业选择更加灵活、区域间流动更为自由,更

职业发展、社区配套、环境品质……许多现实条件构成了人们在选择“何处落脚”时统筹考量的因素。随着就业选择更加灵活、区域间流动更为自由,更加多样的人生可能和价值追求也让当下人们的居住观念更加多元。

正在审议中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今年3月初,上海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支持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五个新城”规划建设,包括《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支持政策与专项方案,其中也明确提出,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将新城建设成为“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

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关键在于“产”和“城”必须相互促进——“产”要高能级,能创造就业、成就事业;“城”要最现代,拥有复合多元、体系完备的综合性功能。推动城市板块之间的功能融合,在产业区和城市居住区内提供多样化的配套功能,以此纾解“居者不职”或“职者不居”问题。

“职住平衡”反映的是居住功能与就业功能在一定规模的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匹配程度,合理的职住关系有利于减少通勤量和城市交通拥堵,也有利于降低通勤时间,改善人们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职住平衡”的背后,实际上还蕴含着三大城市发展趋向。其一,人口和产业继续集聚。不过,人和产业之间的互动逻辑发生了变化——从前是 “人随产业走”,在创新驱动时代,则是“产业跟着人走”;其二,通勤效率是测量“职住平衡”的核心指标;其三,人的需求始终是“职住平衡”的根本落脚点。由此可见,关注城市的“职住平衡”,实质上也是关注城市的发展质量。如何让职业群体摆脱钟摆式交通、缩短通勤时间,成为大城市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共同追求。

“十四五”时期,上海提出,要加快商品住房建设和供应,同时增加新城人才公寓、公租房等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量和比重。尤其是租的一端,随着政策利好不断释放,正蓄力、加码。至于如何盘活盘好租赁市场,办法也有不少。比如,完善土地、财税等政策,扶持发展规模化租赁企业,以更好的居住品质满足市民群众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总之,就是要花大力气,让租房也成为一种不错的居住选择。也只有租购并举,才能实现更有机的“职住平衡”。

作者:史博臻

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