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多数房企销售均价相比2020年提升较明显

导读 ● 本报记者 董添2021年以来,多数房企销售均价相比2020年提升较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影响转淡,房企降价促销意愿变低;另一方面

● 本报记者 董添

2021年以来,多数房企销售均价相比2020年提升较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影响转淡,房企降价促销意愿变低;另一方面,房企积极布局热点城市,高房价的城市销售占比较高,房价较低的三四线城市销售受阻,整体拉高了房企销售均价。

在融资趋紧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多数房企拿地方式和拿地位置较多元化,不再单纯追求数量,更注重土地质量,导致热点城市地价持续走高。

销售均价提升

融创发布的今年前两个月销售简报显示,2月公司合同销售均价为15220元/平方米;截至2月底,公司合同销售均价为15480元/平方米。2021年前两个月合同销售均价相比2020年的14020元/平方米,提升较为明显。

部分房企近年来发力热点城市,销售均价抬升。以雅居乐集团为例,今年前两个月,雅居乐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以及由集团管理并以“雅居乐”品牌销售的房地产项目预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7086元,2020年预售均价则为每平方米13482元。公司表示,集团持续推动区域多元化的线上、线下营销策略,在放缓后加快项目复工进度,并在华南、华东、华北等热点城市取得了良好的预售成绩。

与上述房企不同,部分一线梯队房企为了实现高周转,延续折价促销态势,2021年开年销售均价相比2020年出现小幅下滑。恒大销售数据显示,2月集团物业实现合约销售均价8701.78元/平方米,2020年则为8944.91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3月人口流动增加,以及房企完成一季度销售目标存在压力,三四线城市楼市销售有望回暖。

拿地方式多样

从上市房企披露的拿地情况看,今年一季度多数房企拿地方式和拿地位置均较多元化。拿地方式方面,多数房企不仅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还通过股权收购、城市更新等方式拿地。从拿地位置看,大型房企凭借规模优势,在新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拿地较多,而中型房企迫于资金压力,则在三四线拿地较多。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在供地新政的影响下,近期重点监测城市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和成交金额双双下滑。热点城市土地供应明显减少,特别是22个重点城市,仅有少量政策出台前挂牌地块入市出让。为了增加优质土储,房企加速在热点城市布局,优质宅地的竞拍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

以万科A为例,公司披露的2月销售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674.9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达到1166.3亿元。自1月销售简报披露以来,公司新增加开发项目8个,分别位于南宁、东莞、宁波、徐州、石家庄、大连、宜昌和成都,公司需支付权益地价合计约95.4亿元。在上述拿地区域中,仅宜昌为三线城市,其余为新一线或二线城市。

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地价溢价率虽因供地结构改变、金融政策收紧高位回落,但仍处于近一年较高水平。3月以来,热点城市地价持续走高,特别是长三角三四线城市,土拍热度维系在高位。为了稳定市场预期,本周又有嘉兴、常州、湖州、金华等城市出台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其中,湖州和金华均提到在土地出让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出让价格,以平稳地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看,今年前两个月,受土地供应缩量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皆不及2019年同期。

对于后市,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房地产市场依旧韧性十足,销售热度有望惯性延续。进入“金三银四”时期,房企推盘积极性提升,将带动销售规模持续走高。在市场向好预期下,房企新开工意愿增强,新开工面积或将明显回升。此外,考虑到郑州、天津等将于3月集中供地,土地购置面积仍有一定回升空间。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高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