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死房价上涨源头?近日,网传文件显示,按照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要求,22个重点城市实现两“两集中”:一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二是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时,22个重点城市暂停发布住宅用地公告。根据消息,22个重点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外,还有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18个二线城市。中指研究院告诉房天下,22城均为核心一二线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产业与人口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住房需求旺盛。“两集中”出让方式将以往零散出让的土地变成了集中出让的“放量供地”,可以在社会上形成更大效应,体现出土地的充足保障。与此同时,集中供地客观上将分散企业资金,有利于平抑土地市场热度,稳定土地市场预期。
部分城市已经行动目前,22个网传城市中,青岛已经披露了官方文件,而天津、郑州则有关于宅地出让的相关文件流出。2月24日,记者在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方网站上看到题为《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文件。文件表示,青岛市将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另外,网传天津市规划和自然局文件披露了关于“两集中”更详细的信息。其一,集中发布出让公告,原则上天津市全年不超过3次,时间间隔和地块数量要相对均衡;其二,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同批次公告出让的土地以挂牌方式交易的,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以拍卖方式出让的,应当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天津市确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除上述三个日期外,不再发布住宅用地的出让公告。郑州的网传文件则要求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上街区等区域自2月23日起禁止发布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将由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统一组织发布实施。土地调控,楼市要变天了。
对房价有何影响?对于此次网上流传的22城名单,实际上与此前公布的22城“一城一策”名单重合。为什么又是这22城?主要是因为这几大城市都是房地产交易热门城市,是土地交易最活跃的城市。假如名单为真,那么此次政策极有可能是此前调控的升级版。此前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这22个重点城市年初累计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为12%,该数值超过了全国百城系列报告监测的数据7%,也明显超过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住宅销售面积增速1.6%(以2019年1月至11月份数据为例)。由此可见,全国22个重点城市在“一城一策”的工作机制下,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下跌,总体上维持了一定的活跃度。不仅如此,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仍创新高,土地市场热度不减,部分城市高价地频出,,深圳、上海、杭州等热门城市,相继出现“万人摇”抢房及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势,地方城市紧急调控。今年年初,楼市热度依旧不减,住建部副部长带队调研督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作为2021年度重点任务之一。本次政策的目标重点明显在调控楼市。中指研究院还告诉房天下,集中供地必然会带来项目的集中入市,为住房供应带来稳定预期,一定程度上将平抑房价上涨压力,有利于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简单来讲,根据开发周期来看,集中供地的结果就是集中开盘、集中销售,房企必定会出现争抢客源的局面。届时,购房者的选择将会更多,优质板块依旧会热捧,可相对竞争力的项目一定会通过降低房价等策略来提高销量,对购房者而言,无疑是一次利好。
房企竞争加剧22个重点城市实现两“两集中”,对房企的影响最大。一旦集中供地,以前是几家房企抢一块地,之后就是百家房企抢几百块地,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中指研究院指出,按照2020年的供地情况,上海、杭州、南京、武汉、青岛等城市单次集中供地将超40宗,高额的保证金、土地出让金等将对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现金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年“三道红线”试点以来,行业进入降负债、降杠杆的阶段,销售回款成为企业“回血”重要来源;若集中供地政策实施,对企业营销端也将带来深刻变化,以往的销售节奏与营销节点也需要重新铺排,以面对集中的拿地资金需求。22个城市集中供地将使得房企投拓团队的压力更大,也对房企的投资研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至少需要在短时间内,对上百块土地,快速做出决策。重点是,由于将与大量房企在几乎要在同一时间段集中销售,在房地产开发阶段,对开发效率,以及楼盘及户型设计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倒逼房企缩短交房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