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的古诗

《回乡偶书》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晚年归乡时所作的一首诗,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人生沧桑的感慨。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力量。

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贺知章年少时离开家乡,历经岁月蹉跎,直到垂暮之年才得以返回故土。然而,当他踏上熟悉的土地时,却发现自己的容颜已老去,而家乡的一切似乎依旧如初。这种物是人非的感受令他倍感惆怅。

“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不仅写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外貌变化,更强调了他对家乡文化的深深眷恋。尽管岁月改变了容颜,但那熟悉的乡音始终未变,这正是他对家乡记忆最深刻的标志。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生动地描绘了回到故乡后遭遇的陌生感。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已经换成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并询问他的来历。这一场景既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也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奈。

贺知章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感慨。他在外漂泊多年,最终还是回到了生养自己的地方,但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这种对比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得失?又该如何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回乡偶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在于它触及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关于归属感与时间流逝的共同体验。无论身处何地,当人们回首往事时,总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回乡偶书》才会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