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通过对比“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快乐童年的怀念以及对封建教育束缚的反思。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还有叫天子(云雀)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的景象。他可以在这里捕鸟、捉虫、翻砖找蜈蚣,自由自在地玩耍。百草园不仅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更是他天真烂漫童年的象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鲁迅被送入了三味书屋接受传统私塾教育。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枯燥乏味,整天背诵古文,老师板着面孔讲解经义,这让少年鲁迅感到压抑与无奈。尽管如此,在三味书屋中也有乐趣,比如偷偷溜到后院折腊梅、寻蝉蜕,或者趁老师读书入神时在座位上做小动作。
通过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环境的描写,鲁迅表达了对无忧无虑童年的留恋,同时也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孩子天性的压制。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批判现实的结合,使文章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