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是中国东晋末期及南朝初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隐士。他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但家境并不富裕。尽管如此,陶渊明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通经史,善辞章,尤其酷爱读书,对儒家经典、道家思想以及古诗文都有深刻的研究。
陶渊明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年出仕与晚年归隐。在早年时期,他曾多次入仕为官,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职。然而,由于不满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之个人性格孤高耿介,他最终选择辞官归田,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隐居生活。这一时期的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歌,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他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陶渊明的代表作包括《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其中以《归园田居》最为著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生动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静美好,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渊明去世后,被追谥为“靖节先生”,成为历史上备受敬仰的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