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穿棉袄午穿纱”这句俗语出自清代学者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边塞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全词如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其中,“早穿棉袄午穿纱”正是对边塞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形象描述。清晨时分,天气寒冷,人们需要穿上厚实的棉袄御寒;到了中午,气温骤升,又不得不换上轻薄的纱衣。这种极端的气候变化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也衬托出戍边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纳兰性德作为清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这首《长相思》中,他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堪称经典之作。它不仅记录了个人经历,更是对那个时代无数漂泊在外的人们内心世界的深刻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