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经典故事,讲述了东吴大帝孙权劝说大将吕蒙读书学习的故事。这一故事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孙权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吕蒙在劝勉下取得的进步,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励志篇章。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吕蒙是东吴的重要将领,但他因出身行伍,缺乏文化修养,常被他人轻视。孙权对此感到惋惜,认为作为一国之将,仅凭武力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战略眼光。因此,他亲自劝导吕蒙:“你现在身负重任,应该多读点书,增长见识,这对你的军事决策会有很大帮助。”然而,吕蒙起初以事务繁忙为由推辞,认为自己没有时间读书。孙权却耐心地指出:“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希望你能广泛涉猎历史典籍,从中汲取智慧。”
在孙权的坚持与鼓励下,吕蒙开始发奋读书,从最初的抗拒到逐渐沉浸其中,最终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后来,鲁肃接替周瑜担任大都督时,发现吕蒙已经变得才思敏捷、见解深刻,不禁惊叹道:“你现在的才华已非昔日可比!”吕蒙笑着回答:“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这个故事不仅彰显了孙权作为君主的远见卓识,也体现了“学无止境”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地位或阶段,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就能不断进步。同时,《孙权劝学》还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即不仅要关心下属的能力提升,还要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