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带拼音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儿童放风筝的欢乐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点明了时间和季节。农历二月,正值初春时节,大地回暖,小草开始生长,黄莺在空中飞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草长”不仅写出了植物的生长状态,还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莺飞”则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将视线转移到河边的杨柳上。“拂堤”说明杨柳枝条柔软,随风轻拂河堤;“醉”字用得极为传神,赋予了杨柳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也被这迷人的春景陶醉了。“春烟”指的是春天里弥漫在空气中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感觉。

第三句“儿童散学归来早”,把焦点放在了孩子们身上。放学后的孩子们早早回家,没有过多的课业负担,可以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这句诗表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孩子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

最后一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描述了孩子们利用东风来放风筝的情景。“忙”字体现了孩子们急于玩耍的心情,“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而“纸鸢”即风筝,则是春天常见的娱乐项目之一。这一幕充满了童真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带给人们的喜悦。

综上所述,《村居》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成功地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春日图。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简单纯真的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描写乡村生活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