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死与楚国的兴衰紧密相连。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楚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屈原虽已遭流放多年,但仍心系国家命运。得知郢都被攻陷的消息后,他悲愤交加,痛感国破家亡之痛。
在极度绝望中,屈原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今湖南汨罗市境内)。这一壮举不仅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也体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据传,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划船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侵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屈原以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气节,他的作品如《离骚》《天问》等至今仍闪耀着思想光辉。他的悲剧性结局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话题,激励着后人传承民族精神,追求正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