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中第一首最为人们所熟知,全文如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农民生活的艰辛。诗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描绘了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体现了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美好景象。然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通过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命运。尽管土地广袤无垠,到处都已开垦耕种,但依然有许多农夫因各种原因而忍饥挨饿,甚至活活饿死。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以及统治者对底层百姓的漠视。
李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将农民的辛苦与苦难呈现出来,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粮食,同时也呼吁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至今读来,仍能引发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