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称“陇”,这一称谓源于历史地理的深厚渊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陇,最早指的是古代的陇山,即今天的六盘山。《尚书·禹贡》中就有“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的记载,其中提到的“岍”即指陇山,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之一,也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在西周时期,秦人被封于汧渭之间,逐渐发展壮大,后来秦国崛起并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而“陇”作为地名,早在秦代就已经出现,当时设立陇西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陇”命名的行政区域之一。到了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甘肃地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陇”也因此成为这片土地的象征性符号。
此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敦煌附近,进一步强化了“陇”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因此,甘肃简称“陇”,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自然地貌特征,更凝聚了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